首页 > 人物

直销曝料QQ:1076580033,1176580033 本站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前怕洋货后怕洋节,何来文化自信?

宝哥相对论 2018/2/7 字体大小:

直销道道网讯 今天是腊月廿二,离农历新年越来越近了。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隆重的节日,尽管有人说年味淡了,有人说习俗从简了,甚至有人觉得各种“洋节”侵害了传统节日的地位,但当时间一天天接近的时候,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都能感受到独特的中华文化气息。

在这样一个时间里,我们来聊聊文化和传统吧。

文化自信,不是靠抵制出来的

一个多月前,网上再次刮起了“抵制圣诞节”的风潮。其实,近几年每到12月,多多少少都会出现类似的声音,但2017年的声量似乎特别大。当一些人痛心疾首地打出“中国人不过外国节”的口号时,不难理解他们对传统节日式微的忧心,但很难认同这么“不自信”的表达方式。

这样的情景从前也有过。百年前曾经出现过数次声势浩大的抵制洋货运动,现在回过头去看,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一场机器化大生产和手工作坊之间的较量,胜负没有悬念,但失去尊严的人们也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去宣泄心中的愤懑。与此同时,百年来也有许许多多让我们敬佩的人,去学习、去创造、去探索一条自尊自强之路。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互联网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创新和效率,在一些领域都到了让欧美年轻人吐槽自己的国家“太落后”的程度。

今天我们的经济自信,恰恰不是因为抵制了“外来者”,而是来自于改革开放后国力的强大。文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文化宝藏,就在我们的身边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有无数的宝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近期央视推出了一个很受赞誉的节目《国家宝藏》——九大博物馆,每期推荐三件藏品,讲述国宝前世今生的故事。这些故事里面有文人的风骨,有艺术家的造诣,有匠人的手艺,有改变历史进程的发明,更重要的是还有时至今日的传承和发扬。

(图片:CCTV3国家宝藏)

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选送的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有着比前世传奇更加精彩的今生故事。讲述这个故事的,是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的弟子,现年80多岁的张锦秋老人。她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被称为“大唐气象建筑师”,国际编号210232的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她花了半个多世纪让大唐风韵重现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钟鼓楼广场、大唐芙蓉园、大明宫丹凤门、世园会长安塔均出自她手,上海世博会三出阙阙楼的唐风复原建筑就来自于她对唐墓壁画的研究。

西安钟鼓楼

张锦秋在节目中说:“中国传统建筑是我们建筑人的文化自信的根基。我从事建筑设计几十年,总是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并且从中感悟到,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保护我们传统建筑历史遗存,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爱惜它,就是爱我们的先人;欣赏它,就是欣赏智慧和创造;传承它,就是延续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

建筑大师张锦秋(图片:CCTV3国家宝藏)

【责编:绿野】


免责声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处理。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 今日热点
  •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