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如何穿越周期,获得长久的信任与认可?在李锦记看来,唯有植根于企业价值观的深厚土壤,才能抵御岁月的风雨,迎来繁荣的未来。近期,李锦记集团凝炼出五大核心价值观:思利及人、务实、诚信、永远创业、100-1=0。
这一期,我们一起来拆解“永远创业”,看看它的背后到底藏着哪些决定长期成败的思考方式。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总能持续走在前面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聪明。
他们真正的优势,是一种长期在线的精神状态——永远创业。
他们往往不会把阶段性成果当作终点,而是当作新的起点。他们有一个共同特质:无论身处哪个阶段,始终保持“向前看、向内问、向上攀”的意志。
而这种选择,正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答案。
“6677”:不是“万事俱备”
而是“六七成把握就开干”

“看到机会,不能‘三三四四’就贸然行动,也不一定要等到‘十拿九稳’,要有六七成把握就出手。”
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先人一步,而有些人总是“看得清、想得透、做得慢”?
本质的差异,不在认知,而在判断机制。
很多人都相信,等一切准备充分、条件完美,成功的把握就更大。但处于当前快节奏的时代,世界从不等人,一旦犹豫错过,等来的可能不是更好的时机,而是被超越后的懊悔。
“6677”,就是一种适应不确定的决策方式,其本意是“当你对一个方向有六七成的把握,就可以出手”。这不是鼓励鲁莽,而是承认现实的复杂性。在复杂世界里,往往不存在绝对的完美,唯有边走边看,边做边修才能不断成功。
众所周知,真正的创业者,往往不是最先看清的人,而是最早迈出的人。因为他们知道,行动,不是验证结论的终点,而是获得答案的起点。只有踏出第一步,实践才会告诉我们第二步应该往哪走。
所以,有六七成把握就出手是通往下一阶段最务实的勇气。
突破创新:不是“墨守成规”
而是“持续挑战自我”

“突破创新,不是一次的勇气,而是每天都敢‘不一样’的那种底气。”
日常生活中,真正稀缺的,从来不是聪明人,而是敢于突破的人。因为聪不聪明能决定你看得多远,敢不敢突破却能决定你走多远。但很多人习惯用流程划定边界,用惯性替代判断,他们把“没有问题”当成标准,却忘了“有没有更好”才是真正的追求。
“永远创业”的内核,从不是维持秩序,而是“突破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哪怕已经运转良好,也要敢于提出质疑,哪怕眼下没有危机,也要主动挑战现状。
什么是“突破创新”?就是勇于挑战既有做法,做没做过的事,推动持续创新。它不是等灵感从天而降,而是愿意从每一个细节出发,问自己一句:“这件事,还有没有可能做得更好?”
突破创新的本质,是和昨天的自己保持距离。它不在于我们做了多大的改变,而在于有没有一颗不把今天当作终点的心。
因为停在原地,也是一种悄无声息的退步。
永不封顶:不是“满足现状”
而是“持续超越过去的自己”

“真正的成功,不是登顶一次,而是始终保持攀登的姿态。”
有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个事实:最危险的时刻,往往不是身处低谷,而是站上高峰之后的“满足现状”。有些人一旦取得成绩,可能就会开始频频回头,但真正的创业者,只会关心前方还有哪座山值得去攀登。
这,就是“永不封顶”的意义所在。它是一种主动重构自我评价体系的能力,要求我们以“赢”的心态,不断超越已有成就,超越市场竞争。因为我们今天做得不错,不代表明天还有优势,有时候领先于别人,也并不代表领先于变化本身。
我们要明白,自身的参照系,永远不应该是别人,而应该是“更好的自己”。在当今如此快速更替的时代,没有哪一个成就是安全的,没有哪一次领先是永久的,一旦我们停止刷新自己,就注定会被下一个周期淘汰。
因为,真正的成长不是爬上高峰,而是始终拥有重新攀登的欲望和能力。

“永远创业”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行为习惯。是我们在资源有限时,依然敢干;在路径不清时,依然敢试;在已有成就时,依然敢再上一步。
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看似稳定的局里,看到变化的风,在阶段性成功里,始终保持不满足的心。
因为真正强大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永远在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