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约14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9%;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664亿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16.604亿元。这也是拼多多上市两年后的首次季度盈利。
财报发布后,拼多多CEO陈磊,战略副总裁David Liu和财务副总裁马靖出席了随后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分析师提问。
美银美林分析师Joyce Ju:祝贺管理层强劲的业绩,也感谢接受我的提问。管理层是否可以分享一下多多买菜的新战略计划?想知道为什么平台选择3P模式来做这个业务?是不是有什么具体的优势在其中?以及我们跟其他竞争对手等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第二个问题是,很多行业专家指出,这个业务尤其以来供应链。但是公司选择的是轻资产模式,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基础设施,那么未来我们是不是会投资供应链?以及在投资方面,未来的营销预算计划是怎样的,比如为多多买菜获得新用户?
David Liu:首先,刚才陈磊已经解释过,我们将多多买菜视为电商业务的一个自然延伸,只是更侧重农产品。然后我们看到,自疫情以来,消费者的行为正在发生变化,日用品的购买方式正在改变。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用户开始选择线上消费。他们想要找到传统菜市场和超市的替代选项,也希望配送时间越快越好。通过观察以及用户案例的研究,我们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次日送达一直是拼多多在努力优化的。所以,多多买菜作为业务的一个延伸是非常合理自然的。我们不会对其他商家涉足相似领域的决策做评论,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多多买菜是与消费者互动的一种不同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当然,你提到的也没错,我们确实清楚,这需要更好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针对农产品的基础设施。所以我们已经准备好重金投资开发或加速农产品领域的基础设施。而眼下,我们已经在投资人力。我们已经和第三方服务在合作,我们也投资了仓储和车队管理系统,我们会持续优化电商平台。但我们相信,未来还是需要对基础设施的开发进行一定的投资,包括更加本地化的指导运营。我们也期待与现有的服务供应商合作。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自食其力。
高管:首先,多多买菜是我们主要的电商模型的一个自然延伸。所以,我们对待多多买菜的投资,跟我们投资电商平台的方式是一样的。也就是核心原则是侧重业务的长期投资回报,而不是短期盈利能力。
Joyce Ju:我有一个跟进问题。我们的供应商中,主电商平台和多多买菜当前有多少重叠的?比如,农产品生产商也是我们的供应商。
陈磊:这个问题似乎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我刚才说过,多多买菜也是我们电商平台的一部分。所以,多多买菜上的商家也是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所以这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能力可以在多多买菜上也出售商品。事实上,我们可以说拼多多是中国第二大的电商平台(按用户计)。这让我们对商家来说具有一定优势,我们看到有很多商家都希望与进驻我们的平台。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Eddy Wang:我的问题也和多多买菜有关。我们知道这个业务在8月份刚推出。但管理层是否可以分享一下过去三个月里多多买菜的趋势如何?
陈磊:多多买菜确实一个比较新的业务。我们的经营也在逐步微调中。所以,我们无法给出具体的评论。但有一点是,多多买菜在中国大多数省份都可用。然后在我们的主应用上,多多买菜的位置也很显著,趋势比较强劲、用户提货率也不错,接纳程度也比较高。主应用上的显著位置也有助于将流量更多地导向多多买菜。然后关于平均订单价值(AOV),多多买菜旨在解决平台上消费者的每日生鲜需求。因此,用户在平台上下单的频率比较高。但也确实,多多买菜的AOV比平台上的AOV相对低一些。但高购买频率可以弥补一些。我们相信随着多多买菜服务于更多消费者,购买频率会继续增长。以及当我们逐渐开发基础设施后,AOV也会逐渐增长。所以,我们认为多多买菜的潜力是巨大的。眼下,我们更关注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生鲜购买体验。